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成功率很高的手术,手术后许多患者感觉疼痛减轻,功能恢复,但如果康复锻炼做得不好,可能会带来一些遗憾。
肌肉力量
关节置换换的是骨骼,然而驱动人工关节的是肌肉,长期患有骨关节炎的患者,肌肉力量普遍很弱,不少人已经出现萎缩,主要表现在腰部,臀部,膝盖以及脚踝周围的肌肉,固定人工关节的也并非一块肌肉,这些肌肉都参与作用,同时它们还提供稳定性,推动血液流向骨骼。关节置换后,如果没有足够的肌肉力量,走路的步态可能不正常,甚至出现跛行。因此康复锻炼不能只靠走路,或者只锻炼膝关节,还要针对性地增强髋关节和踝关节的肌肉力量,重新建立正确的生物力学。
膝盖运动范围
这是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,新膝盖屈曲和伸展的角度,上楼梯大约83度,坐在椅子上90度,系鞋带105度,进出汽车需要110度,骑自行车110到120度,屈曲的角度越大,就越能获得更大的运动范围,比如从深蹲站起来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患者术后经过2-3个月的物理治疗和锻炼,达到了120度,这个角度几乎可以完成任何日常动作,然而一年后发现运动范围又减少了,有的患者变成115度,有的甚至降低到105度,因此锻炼应该是长期的,两三个月的锻炼效果,会因日后的松懈而退化,建议患者在手术后定期检查运动范围,步态变化,肌肉力量,进行必要的的修改和改进。
疼痛
手术后的康复锻炼会引起疼痛,有些患者因而不能完成锻炼计划,从而导致运动范围和肌肉力量不足,康复后的疼痛长期不能消除。另外还有一些患者过于和其他人比较,忽视了术前的体质差异和病情程度,即使换了人工关节,每位患者术前的肌肉韧带情况也是不同的,这些都会影响到术后的活动范围,如果不顾自身的情况,刻意追求更大的活动范围,也会带来长期的疼痛。

关于康复的几点提示
尽快清除水肿:手术后体内的积液和废物会影响运动范围和肌肉功能,需要尽快清除。
尽快达到90度的膝关节屈曲, 研究发现,膝关节运动范围在70到90度之间停滞的时间最长,这是一个平台期,突破90度的平台期,就能更快达到120度,但也不能片面的追求角度,要结合整体健康状况和术前情况。
尽快达到-10度的膝关节伸展,手术后拖延的时间越长,就可能越难以恢复伸展度,对步态也会造成影响,如果膝关节伸展角度太小,腿可能会短。
恢复正确的行走姿势,许多患者置换之前,走路一瘸一拐。 患肢的腿部和臀部肌肉已经萎缩和虚弱,导致步态异常。 当从事各种活动时,习惯健侧腿负重。 即使进行了置换,有些患者还是难以改变习惯,不能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,如果不及早进行纠正,就会持续给健侧腿带来压力,不仅不能实现手术的效果,还可能带来其他问题。